中国外汇网 -真人斗地主

免费文章 宏观经济

新形势下沙特经济转型与中沙经贸合作前景展望

来源: 《中国外汇》2024年第19期 作者:章凯莉 编辑:王亚亚
新形势下,中沙两国在维护能源安全、深化产能合作、推进金融服务方面具有广阔合作空间。

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沙特)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汇处,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和唯一的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1万亿美元,居全球第19位。凭借丰富的石油储备,沙特形成了以采矿业为主导、供给端依托石油产业、需求端依赖消费支出、国家财政和经常账户收支与石油价格同频共振的单一外向型发展模式。近年来,全球多极化进程加速演进,能源市场供需格局深刻变化,石油出口国在全球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受到挑战。沙特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政治上加强战略自主,逐渐成为“全球南方”的重要力量。

中沙经贸合作历史悠久。中国是沙特最大贸易伙伴,沙特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最大贸易伙伴和原油进口来源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中阿关系建设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样板,沙特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国家。新形势下,深化中沙双边合作对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分析了当前沙特政治经济环境主要变化,研究了新形势下深化中沙双边经贸合作的主要机遇,并提出相关建议。

 

沙特经济发展面临新契机

传统石油出口国地位下降,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当前,以沙特为代表的传统石油出口国在国际能源市场地位有所下降,这与国际能源市场的供需结构变化高度相关。需求端,国际石油市场需求不足问题逐步显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石油需求量将在2040年左右或更早达到峰值。供给端,美国超越沙特、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对中东石油由依赖转向竞争。在原油需求下降与市场供给增加的背景下,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沙特在国际能源市场地位逐步下降。为维护市场稳定,沙特引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部分其他产油国组成的opec 开启石油减产计划,但维持国内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随之增加。

为此,沙特推出中长期发展规划,聚焦新能源、数字经济等经济转型。2016年,沙特政府推出“2030愿景”发展规划(见表1),明确了未来15年沙特在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经济规模等维度的具体发展目标,其中,油气矿业、可再生能源、数字经济和物流是沙特优先发展的四大产业。

snipaste_2024-10-14_14-53-55.jpg

积极改善制约因素,为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环境

一是积极提升劳动参与率,释放人口红利。沙特本国居民劳动力参与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为此,沙特政府要求所有私营部门根据行业和规模雇佣相应比例沙特籍员工。2023年12月,沙特政府对销售、采购和项目管理等领域企业的本地化用工比例提出要求。

二是政府加强立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沙特于2018年通过并实施了破产法,专门规定了中小企业破产程序;2023年实施首部《沙特民事交易法》,涵盖合同的成立、履行和终止、造成损害的行为以及损失赔偿等问题。

三是推动政务转型,提高行政效率。沙特于2016年改组大臣会议,以经济与发展事务委员会为中心;2020年重组内阁,将沙特投资总局升格为沙特投资部;2017年成立最高反腐委员会,2018年建立国家反腐败委员会,处理各类反腐案件。

 

中沙双边经贸合作新机遇

政治共识日益深化,金砖机制助推两国加强合作

一是两国政治共识日益深化,加速推动战略对接。自1990年建交、2016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沙两国政治共识日益深化,双方关系不断跃层升级:其一,元首会晤机制化。2022年两国元首亲自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同意每两年在两国轮流举行一次元首会晤。其二,高层定期磋商。两国于2016年成立中沙高级别联合委员会,2022年牵头人级别提升至总理级。其三,发展战略对接。2022年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对接实施方案,共同推进基础设施、产能、能源等领域建设合作。

二是多边框架助力两国关系稳定,金砖机制推动两国优化经贸顶层设计。作为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成员国、阿拉伯世界地缘政治中心,沙特在中海、中阿等合作层面推动与中国深化合作关系。2022年,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举办,沙特作为峰会的首倡者和东道国,邀请习近平主席参会。2023年3月,沙特成为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对话伙伴,2024年1月成为金砖成员国,可带动中东更多国家和区域产业链融入新兴经济体经济协作体系,有助于各国更好防范“脱钩断链”威胁,应对极端风险。

经济结构互补,产业链合作潜力有待释放

一是中沙双边贸易增长态势良好,贸易依存度逐步提高(见图1)。沙特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沙特最大贸易伙伴,对沙进口、出口均居世界首位。沙特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沙特出口至中国的商品额为2000.1亿沙特里亚尔,其中石油占比达到86.1%。同期,沙特自华进口规模为1641.2亿沙特里亚尔,其中主要类别是机电产品(39.5%)、运输设备(16.8%)、贱金属及制品(10.1%)。据笔者测算,中沙双边贸易依存度逐步提高,中国在资源密集行业依赖于从沙特进口,沙特是中国原油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国,2023年中国进口原油中来自沙特的占比达到15.2%;在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的制造业领域,沙特对进口中国产品表现出较高依赖,其中,在劳动密集行业主要进口最终消费品,在技术密集行业主要进口资本品,占比超过50%。

snipaste_2024-10-14_14-54-28.jpg

二是中沙有望构建更加立体的能源合作格局。沙特是石油资源国,中国是石油主要需求方和冶炼技术国。近年来,沙特积极推出产业政策引导石油行业竞争力提升,中沙合作模式逐步由产业间贸易拓展至产业链内深度合作。2012年,中沙两国合建延布炼厂,原油产能超过2000万吨/年,生产并出口汽油、柴油等产品;2023年中沙进一步推动“延布炼厂 ”项目,将炼厂提供的液体原料转化为聚乙烯、聚丙烯、苯等化工产品。

三是中沙有望构建更为平衡的经贸互惠格局。中沙产业内贸易潜力有待释放。在资本密集行业,中国具备技术领先、产业链主导能力强、工业体系完整的优势,沙特具备资源禀赋、资金和政策优势。在劳动密集行业,中国具备全产业链优势,沙特具备需求市场规模和政策优势。依托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中沙围绕钢铁、建材、食品加工等产业展开产业内合作。跨境电商有望成为中沙深化贸易合作新动能。受益于高互联网普及率和政策支持,沙特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速,欧洲电子商务数据库(ecdb)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沙特电子商务收入同比增长12.0%至125.3亿美元。近年来,中沙加强政策对接,推动两国跨境电商合作深化。目前,沙特跨境电商交易总金额中的46%来自中国卖家。中沙积极开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共同探索电子支付业务。

双边直接投资日益密切,由传统能源拓展至新兴产业

一是中沙双边投资规模稳步增长。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在沙特直接投资存量为30.1亿美元,占中国在中东地区石油出口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主要统计沙特、伊朗、阿联酋、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利比亚、巴林数据)直接投资总量的12.1%,投资集中在能源、地产、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见图2)。尽管沙特对华直接投资规模较小,但近年来增长迅速。2022年,沙特对华投资7898万美元,同比增长8.2%,主要投向石化能源上下游产业。2023年,沙特阿美资本投资总额中近30%流向中国,重点项目包括与荣盛石化、盛虹石化、裕龙石化等多家中国石化公司签订股权与产业协议,计划开展原油储存、技术许可、化工产品生产等全产业链合作。

snipaste_2024-10-14_14-54-34.jpg

二是中沙有望将投资合作拓展至新兴产业。为推动经济多元化转型,沙特政府积极出台外资吸引政策。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在新兴产业的先行优势明显。对接共建“一带一路”与“2030愿景”,中国投资沙特的主体由国有企业拓展至民营企业,投资领域向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拓展。沙特同样积极投资中国的新材料、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在获取投资收益的同时,引进相关技术,助力国内能源转型和经济多元化。未来,围绕新兴产业,两国的投资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

双边金融合作逐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重要突破点

服务于产能合作,中沙金融合作发展迅速。近年来,随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中资商业银行持续进入沙特,为当地机构和中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中沙金融合作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重要突破口。在2022年底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中国提出未来3—5年愿同海合会国家就“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和“开展本币互换合作”做出努力,为推动油气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释放积极信号;2023年,中沙两国央行签署为期3年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同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沙特阿拉伯国家银行落地首笔人民币贷款合作。

 

深化中沙合作的建议

一是在金砖框架下强化经贸关系顶层设计。中沙需充分利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积极通过两国领导人正式会晤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推动经贸合作倡议、举措和行动方案;通过经贸、能源、工业等各领域部长级会议及其下属工作组会议机制,落实会晤成果。积极推动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双多边投资协定,为双边贸易投资便利化创造积极条件。加强企业、智库等多方协同合作对接,建设多层次中沙磋商平台,畅通两国沟通渠道。

二是在“油气 ”框架下优化产业链布局。其一,加大传统能源合作力度。中沙应充分利用能源结构转型的窗口期,进行资源和市场匹配,同步保障沙特的能源出口安全和中国的能源消费安全。以油气贸易为基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全产业链深度合作。其二,在新能源领域挖掘更多合作空间。以设备供应、工程承包为基础,两国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积极创新合作方式,延伸合作范围。其三,探索能源区域合作和能源市场治理合作。在多边框架下拓展中国与其他中东地区石油出口国的合作,积极探索能源市场治理合作,维护能源价格平稳,共建全球能源治理新秩序。其四,促进产业结构形成衔接匹配。依托中沙产业园,支持中资企业在园区内建设面向沙特、辐射中东地区的加工制造基地、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发挥园区对上下游产业的集聚作用,加强园区内企业与沙特国内企业的对接,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助力中沙产业链融合。其五,拓展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合作。以实体端深化基础设施合作为基础,探索虚拟端云服务、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合作,同时鼓励中资电商企业增强差异化产品供给能力、市场响应能力,提升在沙特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丰富金融合作方式。其一,为中企投资沙特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中资商业银行作用,提高对共建“一带一路”优质项目的资金支持,提供多样化、高效率的投融资方案,更好服务于中企对沙特的直接投资。充分利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投资银行等多边机构对两国绿色能源、数字技术等领域发展提供支持。其二,推动资本市场联通,吸引沙特资金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多层次交流合作,搭建服务于两国企业、投资机构对接的跨境投融资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中沙资本市场联通融合,为沙特储备资产、私人投资者投资中国资本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其三,深化货币合作,构建人民币贸易与投资闭环。以双边本币互换为基础,鼓励、推动两国在双边能源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和清算货币。推动共建人民币资产交易中心,交易人民币资产,形成人民币贸易、投资闭环。以石油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为纽带,维护中沙两国币值稳定和国际支付能力。

四是深化人文交流,奠定民意基础。以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人文交流机制为模板,中沙可尝试建立健全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完善人文长效机制、人文交流评估机制。以政府引领为基础,丰富交流主体,培育与引导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人文交流资源,提升高校、智库在人文交流中的作用,为中沙合作提供智力支撑。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研究院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