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物价的阶段性和阶层性
来源:
《中国外汇》2024年第20期
作者:
从当前形势看,物价调控更需兼顾周期和趋势。实施坚决而强力的宏观政策,紧盯增速、物价和就业等目标区间,直到市场主体行为被激活,这一成功经验值得被重新唤醒。
物价是个令人烦恼的话题。高通胀对于经济的危害很大,而通缩尤其是持续通缩的危害更大。温和通胀并不令人讨厌。在政府具有法定货币发行权之后,其财政货币政策总是带有天然的通货膨胀倾向。原因在于名义经济增长比实际增长更重要,毕竟政府税收、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都是名义的,而不是不变价的。尽管通胀和通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有负面影响,但通缩对经济运行和家庭部门带来的伤害更大。原因在于,钱变毛了自然不好受,但肯定没有收入缩水甚至找不到工作更痛苦。
物价是有阶层性的,这点通常被忽略。朴素地说,不同收入人群的消费支出结构差异很大,因此其物价感受也迥异。通胀稀释的主要是富人的财富,而不是穷人的薪酬。而通缩则是对储蓄者的奖励,对投资和消费的惩罚。除非储蓄出现负利率,否则穷人怕通缩,富人怕通胀。此外,穷人和富人面对的物价也有所不同。连锁廉价酒店、服装衣着、中低餐饮的价格都涨了,意味着中低收入群体面临的是通胀。华服珠宝名表豪车等奢侈品的价格都跌了,也许意味着富人面临的是通缩。
随着经济发展,服务在消费中的占比将呈现较快增长,消费服务化会带来物价上行压力。感谢乐观进取的八零后们,以及已退休但消费活跃的老年群体,他们是消费修复的压舱石。八零后们的消费指向文旅体育、电竞游戏、子女教育等服务,这些服务是涨价的。与此同时,老年人最大的刚需是医疗服务和护理服务,这些服务价格在所有相对发达的经济体都持续昂贵。因此年轻中产群体和退休群体消费结构的服务化,令其感受到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物价。
笼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有明显局限,仔细研究物价的阶层性,对薪酬调整、养老金替代率计算等都有实际意义。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 或